中山国前世今生:戎狄立国外来户纵横中原200年
导语:中山国的前世今生:戎狄立国,与领袖一个名字,将赵国一分为二,外来户纵横中原200余年,两次被灭,成功复国
春秋战国时代的华夏社会,是一个诸侯林立,邦土分离的时代;据不完全统计,春秋战国几百年间,华夏这块沃土先后出现了一百零九个或大或小的国家,这一百多个国家经过几百年时间的兼并和分裂,最终留下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其他的近一百个国家,基本都是默默无闻,他们存在于这个世界,仅限于一部分历史学家的视野范围,我们知道所谓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重合度非常高,换句话说,强大的国家终究是那么几个?
正是基于这种历史现实,绝大部分小国的历史仅存在于某某年,某某月,某个大国灭亡某个国家,有些小国甚至历史中很难找到关于他们的只言片语,但是,这些小国他们确实在历史上存在过,他们对整个华夏社会历史也曾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他们就像一部电视剧的配角一样,如果缺少他们,再耀眼的明星也无法拍出优秀的作品。
本文试图探索春秋战国时代那些小国家的成长过程,本文将以蕞尔小国中山国的“生老病死”为研究对象,它为何会沦为中原国家的公敌,同时它又是如何在夹缝中一步步变强,本文将做出简要分析。
中山国的前世今生
中山国是春秋战国时代延续200余年小国,它的体量虽然无法与齐、楚、秦、晋这样的大国相比,但比起那些绝大部分人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小国,中山国又只能算是一个“三线”明星般的国家,有历史学家认为,像战国七雄那样的国家算是万乘之国,而中山国虽是千乘之国,但也是九千乘之国;中山国在三家分晋后被魏文侯灭亡,不到20年,又成功复国,此后又被赵国彻底灭亡。
中山国故地在今天的河北省石家庄市及其周边部分地区,所谓“方五百里”,这样一个不大也不小的国家,它从何而来,又要向何处去?我们有必要先弄明白这个小国的前世今生:
外来户戎狄中白狄建立中山国
欲论其国,先论其人,中山国的人民从何而来?是今天石家庄的土著吗?明显不是,在中山国建国之前,中山先民在华夏大地已经奋斗了数百年;中山族源乃是戎狄中的白狄,其祖先正在今天的陕北大地,在与中原政权和自然的斗争中,白狄的一部分先民披荆斩棘从陕北一路迁移到了太行山一带,并且逐渐在这里安家。
中原政权将这支白狄称为鲜虞,经过几代鲜虞人的休养生息,放牧农耕,作为“外来户”,他们终于在这块更靠近中原的地方筑起了城,也扎下了根,这便是中山国的前世。
带着草原游牧民族的血腥和血性,鲜虞人征服了一块又一块土地,随着势力范围的扩张,鲜虞人的部落便发展成了中山国,因为城中有山,他们的国家便叫中山国,“中山”与领袖孙中山“同名”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巧合。
中原各国为何视为中山国公敌?
我们发现,中山国从白狄到鲜虞再到中山,是一个坎坷不平的国家,他从一出现,就被人人喊打,像过街老鼠一般,中原各国视中山为公敌,人人得而诛之;先有邢侯搏戎,又有齐、鲁、宋、邢卫五国联盟攻击,晋国从三家分晋前开始灭亡中山国,直到三家分晋后的魏国灭亡中山,后来被赵国彻底消灭。
中山国像过街老鼠,更像打不死的小强,一直被灭亡,一直在复活。到底是什么原因,中山国竟然会如此招敌,它究竟做了什么?
中山国的出身原罪
鲜虞人从陕北来到太行山,为了拥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他们必须双手带血,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夷夏之别自古有之,在那个年代,中原人对周边所谓蛮夷的称呼,夷狄如“禽兽”,这便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在中原人的眼里,夷狄出身的中山国,是有原罪的,这是出身原罪,像电影《牧马人》中男主角许灵均认为自己有出身原罪一样。
当时,在中原人的眼里,这就是一群茹毛饮血的禽兽,有这样一个国家存在于中原大国的身边,这是中原大国的耻辱,因此中原国家都想将中山国除之而后快;这种出身罪是鲜虞人不可避免的原罪,尽管他们声称自己是姬姓的一支,但在那个没有DNA和身份证的年代,他们的辩白显然是苍白无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