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书法家57岁时的神作,纵横700多年,现流落日
在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有“一臣不事二主”的说法,若是有人做了降臣,无论再怎么出色,后世也会记住他身上的这个污点,就如明末大书法家王铎,就因为投靠了清朝,致使很多人将他骂作“汉奸”。
同样的,元朝时期的赵子昂,亦是如此,他是赵宋皇族后裔,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按理说,他就算不学文天祥慷慨赴死,也应该避世不出才是,可他却接受了元朝的应召,去了敌人那里做了官。
?
这不免,就让不少人觉得赵子昂办事不地道,于是乎,什么“贰臣贼子”、“汉奸”的名号,就全部给赵孟戴上了。
清初著名学者、抗清义士傅山的诗歌《秉烛》中就将赵子昂称作为“赵厮”、将赵子昂妻子管道升称为“管婢”,此诗是这样写的“赵厮真足奇,管婢亦非常”。
可见赵子昂是极其被一些后世学者、书法家看不起的。
不过,这也不能够怪他,因为南宋灭亡非他之责,他一介文人,不能左右自己命运,只能任其摆弄罢了。
可若是撇开这些不谈的话,赵子昂绝对是一位超凡入圣的天才式人物。
且不说他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而且他的才华堪称几百年无人能出其右,他不仅诗文书画样样精通,而且还通音律、懂经济、擅军事,也因为如此,人们送给他一个“通才”的名号。
尤其是在书法方面,赵子昂位列“楷书四大家”之一,而且是唯一一位不是唐朝人的“楷书四大家”之一。
要知道唐朝时期的书法可是在书法史上非常灿烂光辉的一页,要比元朝强出太多太多,所以唐朝时期出现的那些书法名家,可谓是数不胜数,而赵子昂身处元朝,却能稳坐“楷书四大家”之一,足见他的书法有多么惊艳。
赵子昂的书法以华丽精到为主要特点,他是古往今来学习“二王”学得最好的一个人,所以字里行间里能够看出“二王”的影子在其中。
在他57岁那年,他接到旨意要去元大都履职,在前往元大都的水路途中,他得到了两本《定武兰亭序》,在旅途时光里,他细细观摩、品鉴这两本书,最后写出了十三段跋文,这就是名垂青史的《兰亭序十三跋》。
此作赵子昂用行书写就,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写得极为用心,这也是对王羲之的一种尊敬,而且这《兰亭序十三跋》不仅是精美华贵的书法,更是著名的书法理论。
其中的那一句“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成为后世人学习书法的至理名言。
只是遗憾的是,到了明末时期,此作遭到了火烧,抢救出来之后,被誉为“火烧本”,再到后来流传至日本,为高岛菊次郎所藏,并捐赠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到今天,已经过去了700多年,国之珍宝流落海外,让人不免有些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