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纵横
    主页 > 综合新闻 >

专访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立体交通格局

“大湾区空间广阔,潜力巨大,非常期待未来的发展。”陈帆指出,香港与大湾区内其他城市联系密切,往来交通网络发达,口岸设备完善,交流频繁。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港珠澳大桥和莲塘/香园围口岸三项重大跨境基建已在近年相继落成,现有10个陆路口岸将香港与内地相连。疫情之前,每天往返人流约60万人次,周末或假期更高达100万人次及以上,每日往来香港与内地间的货车量约2万架次。

陈帆还提及,目前正与广东省政府落实“港珠澳大桥港车北上不设配额计划”的实施细节,致力于简化有关申请程序和降低手续费用,并同意将该计划延伸至另一个连接香港和深圳的陆路口岸——莲塘/香园围口岸,让香港私家车无须配额可穿梭粤东粤西。

连接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天超过1100班航班往来香港和世界各地,香港国际机场具备得天独厚的航空运输优势,未来将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部署在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世界级机场群。

互联互通 共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谈及建设国际航空枢纽,陈帆认为香港具备两大天然优势,一方面是优越的地理位置,航班从香港出发5个小时可抵达亚洲大部分城市,覆盖全球50%人口;另一方面是政策优势,因应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香港已和67个民航伙伴签订民航协议,其中包括5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香港航空网络覆盖面已遍布全球。

来源:人民网-港澳频道 原创稿

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先行。人畅其行、货畅其流,为经济发展发挥先行官作用。

“香港背靠祖国,要紧跟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来考虑自身发展。”陈帆说,为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进程,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持续推动建设“智慧港口”,使港口保持效率高、联系性强和覆盖面广的优势。同时,通过规划香港港口,与大湾区内港口加强协调,善用各自不同的竞争优势,达致优势互补,共同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物流方面,则加快推动大湾区物流信息互联互通,完善多式联运,发展高增值物流,鼓励物流业界进一步应用科技,提高生产力。

作为航空货运枢纽,香港国际机场将继续推展货流“多式联运”,进一步覆盖和服务大湾区的国际货运需求。香港机场管理局正推展设立上流物流园和空侧海空联运货运码头,让内地出口货物可无缝送达香港国际机场空侧的货运码头,之后直接转运至世界各地。同时,国际货物也可利用相反路线进入内地。陈帆说:“这种崭新的海空货物联运模式,有助于提升大湾区的全球通达性,进一步发挥香港的空运中转枢纽功能。”

智慧港口 提升国际航运中心

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日前接受专访。人民网 吴宇扬扬摄

贸易及物流业为香港四大经济支柱之首,2019年占本地生产总值五分之一,聘用人员数目超过67万,陈帆表示,运输及房屋局对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极为重视,协助香港特区政府建设国际高端物流中心是目前的重点工作。

为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陈帆透露,香港特区政府正考虑通过北环线支线经落马洲河套地区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也会通过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与深圳探讨优化罗湖口岸的交通接驳之建议;同时,连接洪水桥及前海的港深西部铁路已展开研究,预计2022年完成第一期研究。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发表2021年施政报告时提及,港深两地已成立“推动港深跨界轨道基础设施建设专班”共同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助力香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进一步促进大湾区基础建设互联互通。

“我期待未来香港交通运输网络如同一个‘魔术箱',随时集纳世界各地的人员、货物来港,又迅速送往全球任何目的地。”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日前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构建海陆空纵横的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多式联运的货运物流,将为擎动香港本地经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至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我们正全力推进三跑道系统的建设,并抓紧推进在‘机场城市'建设愿景下,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人工岛的多个项目,包括供广东省及澳门的自驾旅客使用的自动化停车场,提供约6000个泊车位,以及连接人工岛和航天城的‘航天走廊'等。”陈帆强调,随着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于2024年全面运作,香港国际机场的客运量将从现在每年最多7500万人次,提升到每年1亿人次,每年的机场货运量也将从现在的最多500万吨提升到900万吨。到2035年,香港国际机场的客运量甚至能提升至每年1亿2000万人次。